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历史试卷分析完整版共15篇  > 2024年高考广东省历史试卷解析版

2024年高考广东省历史试卷解析版

A. 北方游牧经济衰落B.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

C. 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D. 俸禄制改革不彻底

【答案】C

【解析】

【详解】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。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,可知这是推断题。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:北魏(中国)。根据表格可知,北魏时期部分皇帝的赏赐依然是牛马、奴婢等,这体现了鲜卑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,是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,C项正确;皇帝赏赐牛马并不代表当时经济衰落,排除A项;赏赐牛马多少根据功劳大小,无法得出等级制度森严,排除B项;表中时间内尚未进行俸禄制改革,484年孝文帝时期实行俸禄制改革,排除D项。故选C项。

3. 两税法以田地、杂税等资产评定户等,但对杂税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。唐文宗时,湖州刺史在其所属五县,“自立条制,自田地、奴婢,及竹、树、鹅、鸭等并估计税钱,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,检责剩征税钱4千9百余贯”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,这说明两税法()

A. 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. 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

C. 赋予官员加征权D.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

【答案】A

【解析】

【详解】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。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,可知这是本质题。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:唐朝(中国)。根据材料可知,两税法改革对于杂税没有明确规定,这导致地方官无所适从,于是地方官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征税且最终被朝廷贬官,这说明两税法在征税税种方面存在问题,有一定的制度缺陷,A项正确;两税法,不以丁身为本,一定程度上放松了人身控制,排除B项;朝廷没有赋予官员加征权,排除C项;两税法虽然增加了财政收入,但是并未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,排除D项。故选A项。

4. 1884年中法《简明新约》规定,此约缮中法文各两分,各执一分为据,应按照公法通判,以法文为正。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,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“勾掉”,1885年签订的《越南条款》以法文为正不再出现,这表明清政府()

A. 意图抵御西方强权B. 拒绝融入国际公法

C. 有效遏制边疆危机D. 固守天朝上国观念

【答案】A

【解析】

【详解】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。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,可知这是本质题。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:1884年(中国)。根据材料“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,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‘勾掉’,1885年签订的《越南条款》以法文为正不再出现”并结合所学可知,条约是隆重煌煌的国际交换文件,签约所用语言代表着国家沟通的官方语言。1885年签订的《越南条款》以法文为正不再出现,体现出清政府意图抵御西方强权,降低外国在华的话语权,A项正确;勾掉外国语言为文本为准的条款并不意味着拒绝融入国际公法,排除B项;晚清政府并未有效遏制边疆危机,排除C项;天朝上国观念即在中国古人心中,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,而中国以外,皆是蛮夷之国,材料未涉及该内容,排除D项。故选A项。

5. 1943年3月,中国国民党以将介石的名义抛出《中国之命运》一书,公开提出共产主义和英美式的自由主义都不适合中国,“中国之命运,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”,这说明()

A. 民族统一战线初现裂痕B. 中国的国际地位没有提高

C. 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D. 国民党试图独占抗战成果

【答案】D

【解析】

【详解】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。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,可知这是本质题。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:1943年(中国)。根据材料“中国之命运,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”并结合所学可知,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妄图泯灭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功绩,其独裁之心昭然若揭,D项正确;1938年武汉会战后,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,国民党方面消极抗日,积极反共,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出现裂痕,排除A项;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东方主战场,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,排除B项;材料未涉及中日民族矛盾的内容,排除C项。故选D项。

6. 下表是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营企业统购、统销、订货等类产品的产值比重

城市 上海 天津 武汉 西安 沈阳 比值 59.5% 70% 65.5% 70% 59.9%

由此可知()

A. 公私合营企业占主要份额B. 私营资本主义经济显著增强

C. 国家掌握私营产品的主要部分D. 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已经形成

【答案】C

【解析】

【详解】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。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,可知这是推断题。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:1952年(中国)。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,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营企业统购、统销、订货等类产品的产值比重较高,可见国家在私营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影响较大,且结合所学,1953年开展了三大改造,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公有制,材料所述也适应了即将三大改造的需要,故私营工业逐渐纳入国家经济轨道,国家掌握私营产品的主要部分,C项正确;材料涉及的是私营企业中统购、统销、订货的份额,未涉及公私合营企业,排除A项;私营企业经济发展中,国家占据主导,无法看出其经济显著增强,排除B项;1956年,“三大改造”基本完成后,我国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,排除D项。故选C项。

7. 自20世纪80年代起,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时代。原有的国家-单位保障制逐渐改为国家-社会保障制。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改革时代的主要原因是()

A.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. 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

C. 医疗卫生体系形成D. 乡镇企业的不断涌现

【答案】B

【解析】

【详解】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。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,可知这是原因题。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:20世纪80年代以来(中国)。根据材料“自20世纪80年代起,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时代。原有的国家-单位保障制逐渐改为国家-社会保障制。”并结合所学可知,1978年以前,我国长期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的退休和医保制度,实质上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“企业或单位保险制度”。改革开放伊始,我国就开始了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,目的就是为了在城市改革、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,把企业真正推向市场,让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,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,减少传统体制下给企业带来的包袱。1986年,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进入由“国家—单位保障”迈向”国家—社会保障”的标志性年份,社会保障制度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建设时代。这一时期,我国社会保障见证了国企改革的快速推进,“催生”了地方社会保险试点,社会保险的基层探索、模式比较与制度筛选成为这个初始阶段的主要特征,B项正确;21世纪初,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,排除A项;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,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排除C项;乡镇企业的不断涌现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,与材料无关,排除D项。故选B项。

8. 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、秦汉王朝、罗马帝国、印加帝国为加强统治,均实行君主专制,采取诸如颁布法律、改革币制、修建道路等措施。这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()

A. 互鉴性B. 同源性C. 统一性D. 同步性

【答案】C

【解析】

【详解】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。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,可知这是本质题。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:古代(世界)。根据材料“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、秦汉王朝、罗马帝国、印加帝国为加强统治,均实行君主专制,采取诸如颁布法律、改革币制、修建道路等措施。”并结合所学可知,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为巩固统治,在政治、经济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具有一致性,可见古代世界人类文明发展是一个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辨证过程,各种文明之间内在地具有统一性,C项正确;材料未体现不用帝国之间文明的互相借鉴,排除A项;古代文明发展并非同源,排除B项;这几大帝国存在的时间并非同时,无法得出文明的发展具有同步性,排除D项。故选C项。

9. 1794年《人权宣言》在哥伦比亚首次被翻译和秘密印刷,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大城市,土生白人贵族和知识青年组织了大量秘密结社,“我不是西班牙人,我是美洲人”成为惯常口头语,“美洲人”的新观念开始形成。这反映出在拉丁美洲()

A. 国家认同促进社会变革B. 思想启蒙激发民族意识

C. 独立运动摧毁殖民体系D. 革命理念得到广泛传播

【答案】B

【解析】

【详解】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。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,可知这是本质题。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:1794年(拉美地区)。根据材料可知,《人权宣言》在拉美地区印刷出版,拉美出现秘密结社,出现“我不是西班牙人”“我是美洲人”等口号,“美洲人”新观念在形成,这些现象都说明拉美地区受到18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,民族意识正在觉醒,B项正确;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变革问题,排除A项;摧毁殖民体系说法夸大化,殖民体系瓦解要到二战后,排除C项;材料仅仅涉及到拉美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,并未具体提到革命理念的广泛传播,排除D项。故选B项。

10. 1942年,尼赫鲁主张以革命手段进行抵抗,甘地放弃了不抵抗运动,同意以武力反抗作为主要手段。这说明()

A. 甘地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B. 国大党斗争的策略性

C. 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高涨D.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

【答案】B

【解析】

【详解】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。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,可知这是本质题。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:1942年(印度)。据题干“1942 年,尼赫鲁主张以革命手段进行抵抗,甘地放弃了不抵抗运动,同意以武力反抗作为主要手段”,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,这一变化体现了在当时的形势下,国大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斗争策略,B 项正确;材料未体现甘地宗教信仰的改变,排除A 项;这主要体现的是斗争策略的变化,而非强调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整体的高涨程度,排除C 项;材料主要说的是印度国内的情况,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关系不大,排除D 项。故选 B 项。

二、非选择题:第17小题14分,18小题14分,19小题12分,20小题13分,共52分。

11. 乡里制度是古代中国的“治国之基”……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。

材料一大约抄写于秦灭六国前的秦简《法律问答》记载,里典(里正)、里老共同负责里中的户口,赋税和治安……典、老一般由乡里中年长无爵者担任。

——摘编自陈侃理《秦汉里吏与基层治理》

材料二……县级以下的乡保是个关键人物……乡保一般按自己意愿行事,他们处于国家和社会的交汇处具有两面性。

——摘编自黄宗智《国家与社会二元合一》

材料三……历代乡里制度,无论怎样变化,都声称遵从《周礼》确立的乡里制度的基本原则。

——鲁西奇(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》

问题:

(1)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秦乡里制度的变化,并简析其原因。

(2)分析材料二中乡保的“两面性”。

(3)综合上述材料,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特点。

【答案】(1)变化:乡里兼具行政和宗法职能。原因:国家统一,郡县制的全面推广,政府重视基层管理;宗法血缘观念遗存。

(2)两面性:一方面乡保要维护地方社会利益甚至滥用权力维护私利,另一方面要完成政府交付的职责。

(3)依靠宗族治理,皇权不下县;注重民众自我管理和监督;儒家思想渗透基层管理之中,重视道德教化;政府重视基层建设,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。

12. 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。

材料一12世纪欧洲最有名的集市是香槟集市,它们是巴黎东面香槟地区的四个城市。商人用马车或驮畜拉来货物,在预订时间、地点相互交易。香槟伯爵在乱年代维持秩序,为商人和旅行者提供居所和保护。到12世纪中叶,香槟集市因贸易量而斐名整个大陆。14世纪,香槟集市成为法兰西国王属地,国王收取比贸易费用更高的费用,如棚的租赁费和销售税。随着欧洲贸易量的增长,集市城市里的运输和交易不能满足需求,香槟集市的重要性逐渐减弱。

——(英)诺尔曼·库兹《中世纪城市》

材料二12世纪中期出现的汉萨同盟是一个松散的商业联盟,由波罗的海、北海沿海诸地独立城市和城镇组成。1370年,同盟获得丹麦、波罗的海等国的贸易垄断权,在北方所有商业中心建立贸易站。……同盟的影响力有所下降……巴黎等贸易站的特权被所在国收回。17世纪,中欧、北欧的战争成为对同盟的最后一击……

——(美)布莱恩·蒂尔尼《西欧中世纪史》

问题:

(1)根据材料一简析香槟集市的影响

(2)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萨同盟衰落的原因

(3)综合上述内容,总结12-17世纪欧洲贸易发展的趋势。

【答案】(1)促进了商品贸易发展,推动了城市的繁荣,加强了不同地区文化交流,巩固了封建王权。

(2)内部松散、缺乏统一领导,贸易中心转移削弱其影响力,以及欧洲战争频发导致冲击。

(3)国际贸易活动扩大,商业中心增多;国家权力对商业活动影响增强;商业组织形成与发展;贸易中心转移,原有商业组织重要性减弱。

13. 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。

材料广东在反帝反封建道路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,也在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上作出贡献……

——刘云波《近代岭南文化的三大核心精神》

请围绕“广东与近代中国”这一主题,自拟论题,结合中国近代史回答。(要求:观点明确,逻辑通顺,史论结合)

【答案】示例

返回搜狐,查看

相关推荐: